佳作赏析
     
新闻详情

玉雕风格形成的艺术内涵

艺术风格犹如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面貌,也可以折射出琢玉人的艺术才华和修养。艺术风格的建立,不只是对“术”的把握,更取决于对“理”的认识。琢玉人掌握了琢玉的技艺,只走完了一半的路途。


  当下的玉雕业,可谓繁花似锦,气象万千。前一阵子,甚至有人用“玉雕凶猛”来形容市场态势;但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也随之凸显了,那就是一味的跟风、模仿、拷贝,山寨版甚嚣尘上,艺术上的偷懒,同质、流俗,投机、取巧,走捷径比比皆是,这无疑降低和消解了玉雕艺术应有的品位。我以为这是玉雕行业健康发展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解决的一大问题。


  风格是玉雕艺术的生命。“玉不琢,不成器”,玉雕艺术之“艺”即为作品的形质之美,而“术”则是实现“艺”而采用的技巧。惟有“艺”和“术”的不断创新,才会有不落窠臼的独特风格的形成。在创新上,海派玉雕一直是全国玉雕的领潮流者。当今,玉雕除了继承精良的传统工艺之外,更加强调“设计元素”,海派的精髓在于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即兼收并蓄,着力于新的创造,追求创意的巧妙、风格的独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成分的增加,不是照搬,而是以广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去合理取舍,融会贯通,并结合自身特点,为我所用。


  “艺”尤其讲究个人风格的树立,尽可能地不拘一格、别开生面。尽可能地发掘和创新玉雕作品的形态之美与玉质之美,并充满鲜明的个性特征。“术”是一种方法,一种技艺,没有什么不能摹仿的“术”,一旦被人所掌握即无秘密可言,真正难以摹仿的是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及作品的内涵。一件作品,离开独特的风格追求,技法再熟巧,也只能是一样缺乏艺术灵魂的东西,不可能达到应有的艺术境界与艺术价值。在“术”的层面,我们需要的是精设计、巧用工,化“繁”为“简”,化“简”为“精”,使作品远离匠气、彰显美感。用独特的风格去激活每一块美玉。就如自己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入选作品《无量胜至》所追求的,“大”“小”互动,“简”为象,“精”为神;“繁”“简”对比,“真”为情,“意”为境。


  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如同树立自己的品牌。这里,容不得一点偷懒,容不得半点虚伪,那种无度乃至无知的炒作,只能是哗众取宠,自欺欺人。那种东拼西凑别人的东西,美其名曰借鉴,只能说是一种投机取巧。


  风格不是装出来的,风格体现出的是创作者的个性与艺术才华;风格不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风格是建立在文化底蕴与理论基础之上的。


上一篇